1.督查目的 为进一步规范教学常规管理,学校聚焦教学“五环节”,通过每日课程建设与教学常规全面督查——每周课程建设与教学常规专项普查——每月课程建设与教学常规综合评价三级督查方式,逐步推进课程建设、教学常规管理的精细化、常态化。 (2)课堂教学常规:重点查看教师候课、拖堂情况,规范教师教学行为。 (3)家庭作业布置与批改:重点查看每日家庭作业量(书面作业)是否符合规范,即:一至二年级不布置书面作业,三至五年级书面作业不超过1小时;查看每日家庭作业的质量是否做到分层落实;查看每日家庭作业是否按时上传至校园网--作业公示栏(每日下午14:00前上传),网上公示与实际作业是否一致。 3.督查方式:采取每周责任人轮值的方式进行。学期初,由教导处统一安排每周轮值人员(领导轮值安排见附表1;骨干教师轮值安排见每周校园网),分配督查任务,明确工作职责。每周,督查责任人通过实地查看与抽查资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督查,周末撰写督查分析报告,从亮点扫面(典型宣传)、问题反馈(既有共性问题,又有突出问题)、合理化建议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与反馈。 1.督查责任人:业务副校长、学科主任。 (1)课程开设与实施:每周,学科主任至少抽查一次本学科 课程开设与实施情况,采取实地督查或访谈学生两种方式进行,统计近阶段自己分管学科哪些教师调课还未补上,以便做好及时提醒,跟进督查之责。 (3)教师电子备课:每周五,学科分管主任按照40%的比例抽查教师备课,立足核心素养培养与学科德育一体化,重点从“目标--教学--评价”的一致性维度进行督查,并由李晶副主任进行汇总通报。 (4)家庭作业布置与批改:每周,学科分管主任至少抽查一次家庭作业的布置与批改,重点从分层作业的有效布置、教师作业的批改,以及批改记录的撰写质量三个层面进行督查。 3.督查方式:采取项目制管理策略,学科主任依据分管工作,进行专项督查,做好督查记录。周末撰写督查分析报告,从亮点扫面(典型宣传)、问题反馈(既有共性问题,又有突出问题)、合理化建议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与反馈,并对出现问题的教师采取面谈方式警示教师不再发生违规现象。 (三)三级督查——每月课程建设与教学常规综合评价 1.督查责任人:业务副校长、学科主任、教研组长、骨干教师。 2.督查内容: (1)教师电子备课:每月最后一周,学科主任协同教研组长、骨干教师普查全体教师备课,立足“目标--教学--评价”的一致性,从教学进度(超前一周备课)、备课质量(含文本备课、备课资源包建设)两个层面进行督查。对于有问题的教师采取一对一跟进指导的方式,直至整改完毕。 (5)教研组单元检测试题与分析报告(含专项检测命题与分析):每月最后一周,语文、数学、英语、科学、音乐、体育、美术学科分管主任普查各教研组单元检测试题与分析报告,从命题数量、命题质量、分析报告质量三个层面进行督查,对于有问题的教师,学科主任采取一对一跟进指导的方式,直至整改完毕。 3.督查方式:每月最后一周,学科分管主任督查结束后,周五放学前由教导处副主任宋永兰统一汇总、发布督查通报,督查结果运用到教师个人评价与优秀教研组考核之中。同时,各学科应适时结合学科大教研,组织召开教学常规展示会,交流典型案例,反馈存在问题,提出整改建议。
威海市鲸园小学
|